第一件事 帮助孩子认识“我要成为怎样的人”
引导孩子逐步确立人生目标。因为有了人生目标,孩子才会有学习的目标,它明确了我要成为怎样的人,这样孩子长大了以后才不会得“空心病”。特别是孩子进入大学,“空心病”的现象越发严重,这个与我们在初中阶段、高中阶段没有对孩子进行“我要成为怎样的人”的教育、没有引导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思考是有很大的关系。
那么到底要成为怎样的人?实际上简单来说就是要成为德才兼备的人。我们经常说三句话:有德无才干不成事、有才无德干坏事、德才兼备干成事。因此,要成才,先成人,要教育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。父母实际上是孩子的底片,孩子是父母的影子,所以要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,那么父母首先要成为德才兼备的人。
我们的孩子要面向未来的社会的,那么未来社会有什么特征呢?未来社会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它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,也就是说未来具备高度的不确定性。我们要培养孩子接受未来社会不断的变化、要适应变化、要主动去应对变化。当然如果你能够成为一个推动人类和社会进步的人,那么还要引领这种变化;我们要培养孩子学会树立正确的目标、学会正确地树立目标;我们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,孩子对学习有兴趣,就极容易学的好,有情趣的家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第二件事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
我认为的良好的习惯有:按时作息的习惯;认真听老师的课,认真思考,认真记笔记,认真做作业的习惯;及时订正,化错为对的习惯;与同学交流、质疑、探讨的习惯,;限时限量完成作业的习惯;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;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的习惯。在人大附中,孩子们经常说:“优秀是一种习惯”。第一要刻苦,要舍得花时间,每天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养成习惯;第二要讲究方法,要少走或者不走弯路;第三要咬牙坚持,千万不能松劲;第四要创造好的环境,可以几个人约定,也可以班级倡议,大家互相监督、互相促进;第五不找借口、不逃避;第六利用一切机会来锻炼自己,习惯于为他人服务。
第三件事 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
有了好的习惯以后,还要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。许多家长陪伴孩子的时候往往比较粗放,实际上在有效的陪伴时间里面,最主要的就是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。这其实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一种陪伴,也是对家长的要求最高,也是最精细化的。
第一,我们要让孩子喜欢学习。在人大附中,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浓的,因为他们经常讲:“因为喜欢,所以不累;因为喜欢,所以热爱;因为喜欢,所以快乐”。根据调查数据表明,动手实践、讨论情境,是最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。经过这样的研究,我们就非常有启发。第一,我们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,就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,因为学生在学校的大量的学习时间,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,因此学习兴趣他更多的在课堂上激发,也在课堂上外显。第二,我们在课堂要更多地采用动手实践、学生讨论、启发、提供思考问题的时间、创设问题情境、利用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。第三,一味的老师讲学生听,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